配樂:流光飛舞
驚聞金庸(查良鏞)先生今日駕鶴西游,一代大俠成就數十年武俠傳奇。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似乎,金庸武俠之大義,被一些人,甚至被金庸本人濃縮為一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誠然,金庸武俠小說,寫出了文化,寫出了人性,寫出了美。影射時政,張揚人性。加之一定程度地倡導自由思想,而且文筆優美。這些,大抵便是金庸武俠的成功之道。
但是,縱觀金庸所有作品,即便是《笑傲江湖》裡的令狐衝那種我行我素、灑脫不羈、不把門派之爭和正邪之分放在眼裡的多情浪子,又或是《天龍八部》裡段譽那種慈悲為懷、卻身負絕世武功而不願殺生(哪怕是十惡不赦的惡棍)的良心派武功技術達人,也仍然在其價值觀和人格底色之上塗滿了虛無縹緲的家國情懷,或許,這正是金庸心目中俠義的真諦: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這種價值觀,也在《射雕英雄傳》裡的郭靖,《神鵰俠侶》裡的楊過,《天龍八部》裡的喬峰等人物角色上打下了烙印,而且都成了禁錮他們個體自由和人格獨立的無法卸掉的精神和道德枷鎖。
金庸筆下的江湖與廟堂大抵是涇渭分明而互不侵犯的。在所謂的江湖規矩之下,廟堂律法無影無蹤了。儼然一個皇權專制國度裡的公民社會的江湖桃園。在那裡,武功出神入化,皇權鞭長莫及, 殺人之後不用擔心捕頭來拿你。但是,真正的江湖不是這樣的。廟堂和江湖也沒有明晰的界限。公民社會?更加不可能。
金庸筆下所謂的大俠,喬峰、令狐衝、郭靖們堪稱代表,但是,在格局上,在智識方面,我以為,都遠不如歷史上許多真實的古人。譬如,明代李贄。更不如當下微博上那些見義敢言、對腐敗公權一劍封喉式鞭撻批評並踏實踐行道義的良心鬥士(自由公知)。
與其說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不如說 “俠之大者,為人為道” 。真正的大俠,最在乎的並非政客們為方便玩弄權術統治民眾而造出並濫用的所謂 “國家” 和 “人民”。真正的大俠,是內心強大、人格獨立、智識超群的自由個體們。俠之大者,應當是除暴安良,自尊自愛;俠之大者,應該倡導獨立人格和自由思想;俠之大者,應該敬畏個體,尊重私權,警惕公權。
可惜,在個體和公權力的關係尤其矛盾對立的展現方面,貌似金庸的所有武俠小說都有意無意地迴避了矛盾和問題的本質。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除暴安良基本都是針對江湖毛賊或體制內個把貪官污吏。鮮有針對腐爛、黑暗、獨裁、極權的體制和制度本身。
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道家的無為思想,以及漢代王莽的廢奴思想,唐代的武媚娘、高陽公主們的女權思想以及明代的李贄、柳如是等人的個性解放思想,等等,諸如此類的歷史人物,都堪稱他們所在世代裡個體自由意識和個體權利意識覺醒與踐行之典範人物。這類人物與他們所在國度的腐敗公權力以及腐敗體制在文化格調、政治文明等層面的有形和無形對決,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似乎從未出現。至少,我沒有發現。
不过,經過TVB改编的某些金庸武俠電視劇作品裡,在個體自由方面,常常有所補充增益。譬如,梁朝偉在《俠客行》(1989)裡的石中玉的演繹。可惜,無論電視劇還是小說原著,都看不到他與公權力的矛盾和對決。似乎,天下最壞的壞人就是那個藏得很深的野心家貝海石。似乎只要剷除了江湖大惡人貝海石,世道就好了,天下就太平了。
此外,在寫作技法方面,金庸作品其實並不怎麼高明。金庸的小說故事,如同一個盤子,自轉的同時保持公轉。盤子就是小說裡人物和事件的舞台,各色人物輪番上場。等到公轉和自轉轉不動了,停下了,該轉的都轉了,小說故事也就結束了。《射雕英雄傳》、《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鹿鼎記》等作品,基本都是此種寫作技法。這其實是一種偷懶和取巧的寫法,算不得高明的創作手法。至少,我以為,曹雪芹《石頭記》(紅樓夢)那種 “一座院子,一場大夢” 的寫法,才是更大的挑戰。金庸以動寫靜,以動鋪陳,曹雪芹以靜寫動,靜裡起波瀾,一葉而知秋。高下立分。
曾經在網上看到有人披露金庸對明報的價值觀定調,以及他對報紙言論自由的看法和態度,若屬實,則很能看出金庸價值觀和格局之瓶頸。
關於金庸本人及其金庸的代表作品,從文化,政治,人格,美學,價值觀等很多角度都可挖掘不老的話題。有心人,或可做一些為了超越(忘卻)的批判(紀念)吧。
最後,願查良鏞先生一路走好。至於金庸作品裡個體與家國的困惑死結(迴避?),至於金大俠的價值觀與格局瓶頸,喚作你我,亦未必能夠超越,但,至少,我們應該努力突破和化解。
我相信,無論在社會意義,政治人格,歷史還原,還是小說技法,創作格調,人物人格塑造,文化內涵等層面,超越金庸作品的作品,以及超越金庸的作者,或許早就(應該 or 已經)出現了。只是,我們,還沒有看到他們而已。
士劍
2018.10.30
(士劍按:以上,本文,是根據本人從2016年春到此刻為止的多篇短評帖文匯編並增補創作而成。一家之言,無意冒犯任何人。僅供參考。)
TVB 《俠客行》 1989
主题曲 歌詞
人一生,可有幾多靠點幸運。
頭仰天,笑問這是誰贈。
笑得真,未會世間險阻厄困。
誰若以誠相待碧血丹心,以熱血回贈。
憑胸襟,竟有一天會肩重任。
頭仰天,笑道錯愕胡渾。
愛得真,直教倆生死線牽引。
能在世途僥倖找到一片心,
以令我無憾。
【金庸 生平履历盘点】
1、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
2、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
3、1948年与杜治芬结婚,后离婚,1953年再娶第二任妻子朱玫,生二子二女。
4、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
5、1955年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
并在同年首次以“金庸”为笔名拟写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6、1956年在《香港商报》全年连载《碧血剑》。
7、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等剧本。
8、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同年在自办的《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
9、1972年宣布封笔,退出侠坛,之后对其以往的武侠作品开始修订工作。
10、1976年金庸与朱玫感情破裂,主动提出离婚,并娶年轻二十九年的林乐怡为妻。
11、1995年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
12、2000年获香港政府颁发大紫荆勋章。
13、2004年获法国文化部法国艺术及文学司令勋衔。
14、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
终身成就奖。
15、2010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院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
16、2016年,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